關鍵詞 |
報廢汽車拆解廠電話,小店區報廢汽車拆解,報廢汽車拆解回收,從事報廢汽車拆解 |
面向地區 |
報廢汽車不合規操作危害重重 過去3年國內汽車消費的爆發式增長,出乎很多人意料;2009年我國已成為全球大的新車市場,并已正式步入汽車社會,但目前在我國還沒有任何一部關于報廢汽車回收利用的完整規范,這也使得國內汽車在日益增多的報廢汽車面前面臨挑戰。 隨著大量汽車步入報廢期,由此引發的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難題、重金屬污染高發問題和交通安全事故等頻頻發生,加強汽車回收利用管理變得十分迫切。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相關人士表示,在汽車報廢后,如果不能及時拆解和回收,汽車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如鉛、汞、鎘、六價鉻、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;而報廢汽車在回收拆解、材料分離和再利用等環節,由于缺少相關的規范監管和引導,也使得報廢汽車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,并給社會、環境和個人都造成了相應的危害。 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報廢汽車本身帶來的危害外,與歐美日等汽車發達國家相比較,中國在汽車回收利用方面還有著明顯的差距。
過時政策難以滿足現狀 事實上,對于汽車報廢帶來的危害,我國并非沒有關注,只是相關政策早已不適應快速發展的形勢。2001年頒布了報廢汽車回收利用辦法,標志著報廢汽車回收管理開始走向法制化軌道。2006年等部門聯合頒布了《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》,這是我國汽車回收利用領域的指導性文件,這份文件要求全面,但是相對較為宏觀,缺乏具體要求和實施細則,可操作性不強。 另一方面,長期以來,由于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采取粗放式經營,從而導致該行業技術手段落后,作業流程不規范,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水平低。 另外,報廢廠不按規定交售報廢車輛,非法回收拆解倒賣報廢汽車的現象依然存在。據不完全統計,由于法定報廢回收標準過低,我國每年近八成報廢汽車流入了黑市,這不僅對正規的回收拆解企業造成了沖擊,擾亂了回收拆解的正常秩序,更重要的是,給道路交通安全、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帶來了嚴重隱患。 為改變行業現狀,國家有關部門正組織力量對2001年頒布的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》進行修訂。回收拆解法規和強制報廢標準有待進一步修訂和完善,回收拆解的市場準入制度亟須健全。 門檻提高車企面臨新挑戰
車輛到了一定年限或行使到一定公里數,需按國家規定報廢,再由正規回收企業拆卸分解,拆解的“五大總成”(汽車發動機、方向機、變速器、前后橋、車架)等重要部件只能作為廢金屬處理。 汽車當廢鐵論斤賣,自然沒有賣配件甚至利用報廢車配件組裝整車的利潤大,這就吸引了很多打著修車或物資回收旗號的黑廠偷偷回收報廢車。
有人偷著回收私人的報廢車,有人則偷著將報廢的公車倒賣,從中獲利。 一是報廢汽車露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,如不加強循環利用,隨著報廢汽車數量的增多,我國將可能成為世界大的「汽車垃圾場」。 二是以排放水平低于國 Ⅰ 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國 Ⅲ 排放標準的柴油車「黃標車」為主的廢舊汽車對空氣的污染很大。據環境保護部 2017 年 6 月 3 日發布的《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(2017)》數據顯示:2016 年,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為 4.472×10^7 t,汽車是主要貢獻者,其排放的 CO 和 HC 超過 80%,排放的 NOx 和 PM 超過 90%。按排放標準分類,國 II 及以下的行將報廢的老舊汽車保有量占 12.8%,但 CO、HC、NOx、PM 的排放占比分別達到 60.7%、60.6%、43.6%、67.1% 。 三是拆解環節對報廢汽車廢棄物的不規范處理將造成環境污染。主要體現在報廢汽車的廢油、廢液、廢電池、汽車破碎殘渣(ASR)及有毒廢棄物(含鉛、汞、鎘、鉻等),如不經過嚴格的回收處置將對土壤、水體和大氣造成嚴重污染。因此,加速淘汰「黃標車」,規范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是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。
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,報廢汽車拆解中心孕育出了和衷共濟,勇于開拓,愛護環境,對社會負有高度責任感的企業文化。公司全體員工在該文化的熏陶感染下,養成了同心協力,熱情主動、竭誠盡心服務公司、服務社會的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情操,不僅使公司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、可持續的發展,也為環境保護,資源再生作出了的貢獻。
近年來,太原空氣質量雖逐年改善,但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,特別是機動車污染問題日漸凸顯。其中,加快國三及以下柴油車的報廢更新,對于大幅削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、改善太原市環境空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。據相關資料顯示,一輛國三柴油車每年能排放20427克顆粒物,是國五柴油車顆粒物排放量的10倍。據了解,太原約有5.1萬輛國三及以下老舊柴油車符合報廢更新補貼申領條件,其中的污染排放“大戶”,也就是12噸以上的重型柴油貨車約有1.5萬輛。為治理機動車污染,對這部分柴油車采取嚴格的禁行措施,業內分析,報廢更新政策實施后,這部分柴油車將成為申領補貼的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—